主要內容
將寬帶隙(WBG)和窄帶隙(NBG)鈣鈦礦與互連層(ICLs)相結合來構建單片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是實現高功率轉換效率(PCE)的有效途徑。然而,若要充分利用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潛力需要進一步降低ICLs的光學損耗。
在這篇文章中,南京大學譚海仁等人采用具有更低光學損耗的咔唑空穴選擇分子(CHs)錨定的金屬氧化物納米晶體層來取代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酯(PEDOT:PSS)作為鉛錫(Pb-Sn)鈣鈦礦子電池中的空穴傳輸層(HTLs)和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中的ICLs。
采用光學透明的氧化銦錫納米晶體(ITO NCs)層來增強CHs的錨定,同時采用兩種CHs混合物來調節(jié)ITO NCs的表面能級。優(yōu)化后的混合Pb-Sn-NBG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CE高達23.2%,短路電流密度(Jsc)為33.5mA cm-2。在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中進一步獲得了28.1%的高PCE,迄今為止*高Jsc為16.7mA cm-2。封裝的疊層太陽能電池在1-Sun光照下以功率點(MPP)運行500小時后仍保持90%的參考效率。

文獻信息
Efficient 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Low-Optical-Loss Carbazolyl Interconnecting Layers
Chenshuaiyu Liu, Renxing Lin, Yurui Wang, Han Gao, Pu Wu, Haowen Luo, Xuntian Zheng, Beibei Tang, Zilong Huang, Hongfei Sun, Siyang Zhao, Yijia Guo, Jin Wen, Fengjia Fan, Hairen Tan*